3月7日晚,宾大设计学院Frederick Steiner院长与美术系系主任(Chair of the Fine Arts Department )Ken Lum教授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举行校友招待酒会。包括校友和正在中国游学的设计学院学生在内的50多位宾客参加了活动。
酒会上,Steiner院长做了宾大设计学院”远见、创新和影响力”的主旨演讲,分享了设计学院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和研究机构近期的资讯、成就以及新的举措。
视野和远见
宾大设计学院自创立以来,就走在时代的前沿,展现了名校风范和学术影响力。
上世纪40年代,学院迎来了一批中国留学生,他们中诞生了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包括广为中国人所熟知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杨廷宝、朱彬等著名建筑大师和建筑教育家。这些开拓者们为日后中国建筑学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宾大设计学院汇聚了众多领域内的大师级人物,对当代建筑和设计艺术的发展,乃至人类人居环境的塑造都影响至深。例如现代主义大师路易斯·康,他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开拓了建筑学领域光影的运用,也开创了新的流派。景观设计及区域规划系创始人、生态设计之父伊安·麦克哈格(Ian L. McHarg)教授,是20世纪环境规划和景观设计最具影响力的大师。1969年他开创性提出“设计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理念,建立了景观规划的时代准则。在这一理念提出50周年之际,宾大设计学院成立伊安·麦克哈格中心,致力于推动城市生态设计的教学、研究和切实改善。
学院及其关联研究机构除了学术研究和专业创作,还设立了具有行业和社会影响力的奖项以表彰领域内有突出贡献的从业者。2017年,设计学院研究机构克莱曼能源政策中心将Carnot奖授予美国环境保护署前署长吉娜麦卡锡女士。
创新活力
在宾大设计学院,教授与学生们一直在挑战定式。他们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技术与设计、建筑进行融合,常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在城市中安装智能感应装置,将智能感应与城市生活结合。他们尝试跨学科的融合,将设计与工程、生物学等相结合,不断探索学科创新的新领域。
Ken Lum教授主导的“纪念碑实验室”项目,便是这样一个例子。“纪念碑实验室”极具创意地把策展人、艺术家、专业学者和学生们不同的视野和行动结合在一起,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吸引人们去关注和了解费城鲜为人知的历史,也改变着人们记录城市历史的方式。酒会上,Ken Lum教授说这样充满活力的项目在宾大设计学院不胜枚举。
全球身影
宾大设计学院在全美乃至全球范围内也有着活跃的身影。学院与意大利著名的文化遗产“皮恩扎历史中心”合作,使文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有机会亲身前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城市,近距离接触和研究如何保护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同学们也在项目中研究如何将古建筑保护与当地人的生活相融合。同时,学院还与美国各州各大国家公园、历史博物馆等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历史文物修复工作。
除此之外,宾大设计学院与全球范围内知名的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并在世界各地举办设计展览。
正值校园春假,Ken Lum教授带领他的学生来到北京体验中国的建筑风格,并围绕中国的地标建筑进行构思和再创作。这是来自海地的Erlin第一次来到中国,他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站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的落地窗面前,俯瞰北京繁华的中央商务区,他非常兴奋:“我没想到在北京还有这么像校园的地方,中心真是太棒了!”来自四川的唐骁驰(GLA‘18)认为这是校友们相互联络交流的好机会。“我毕业回国后会常来参加中国中心的活动。”
除了设计学院的校友与学生们,还有沃顿、教育学院、工程学院等宾大其他学院的校友、国内设计相关领域从业者,及打算申请宾大设计学院的本地高中生参加了活动,互相建立交流。正如Steiner院长所说:随着中国的发展,宾大沃顿中国中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加强了宾大和中国的联系,也扩大了学术与人才的交流。
-完-